Copyright © 湖南赛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湘ICP备19020426号
来源:湖南赛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3-06-10 关注:579
广东某原料企业负责人告诉《化妆品报》,终端市场更青睐生物技术来源的原料,“大部分普通消费者对化学有误区,错误认为化学有害,生物来源更天然。”但是,大多数生物来源原料其实存在结构不清晰、功效不明确的“通病”。例如,部分化妆品生物源原料的名称含糊不清。以发酵工程技术来源的化妆品原料为例,容易存在缺失发酵菌种名称、发酵底物信息等问题。“生物来源原料的结构、功效不明晰,部分企业就可以浑水摸鱼、张冠李戴。”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生物源原料,尤其是复杂体系的生物源原料的质量评价一般通过化妆品保湿、美白、抗衰老等方面的功效测试进行说明,但原料物质组成犹如“黑箱”。
同时,化妆品生物源原料存在较大监管难度。上述企业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法规或标准对化妆品生物源原料进行明确定义和分类,也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监管部门只将生物技术原料分为六类”,该负责人表示,根据国家药监局2021年发布的《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化妆品生物来源原料可以初步定义为:以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借助或利用微生物、细胞等生物体及各种组织(动物、植物)或液体,进行定向设计、生产加工,满足化妆品质量要求,用于化妆品领域的原料。
总结来看,过去一年,化妆品原料赛道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本土原料企业开始冒头,将研发独家原料作为核心竞争力,不仅为本土企业“卡脖子”解围,且通过自主创新,为下游化妆品企业带来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可以预见,在开局新原料备案势头强劲的2023年,更多的本土新原料或将涌现,进一步推动我国化妆品原料的研发创新快速。
赛禾生物专注于护肤品原料的研究开发与市场分享,为下游企业不断筛选新的功效活性原料Copyright © 湖南赛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湘ICP备19020426号